被譽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從悄無聲息到一夜爆發再至一地狼藉,各單位也傷透腦筋,在追求“共享便捷”的道路上,共享單車投放過量,外加人們的亂停亂放,政府監管難度加劇等現實問題也愈加明顯。
共享單車供過于求 亂停亂放現象頻發 治理困難
4月下旬,一組九宮格圖配文“單車之墓”引得網友大量轉發,同樣是4月下旬,一則共享單車包圍地鐵口的報道在網絡出現,引起網友共鳴。在各地出臺相應管理措施后,共享單車引發的問題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解決。
北京市城市規劃研究院《共享單車與電動自行車停放》課題研究階段性研究報告顯示,市民對于共享單車的需求量約為172萬~201萬輛,現有自行車停車位只有10萬。2018年北京交通會議上,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全市共享單車總量約為220萬輛,超出需求量20萬輛;2018年4月,成都已有142萬輛共享單車,重點路段超量投放,且眾多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倒在一起,甚至單車被“疊”放成上下兩排,導致行人無法正常取用。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共享單車品牌數量繁多,亂停亂放現象嚴重除了影響城市市容市貌之外,政府監管難度加大也是不容忽視的現狀,各地對于該新事物的“水土不服”導致其運營管理模式不成熟,在自行車受損嚴重時無法及時維修,從而加大了運營調度的壓力,單車及站點總量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诖爽F狀,長沙,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紛紛發布規范共享單車服務的指導意見,以設置“騎行黑名單”、試點電子圍欄、規劃禁停區域、共享單車實名登記等舉措規范共享單車發展,卻收效甚微,即使各大單車品牌紛紛響應推出各自的治理管控手段,比如電子圍欄、人工數據大平臺等,短期來看具有一定的效果,從長遠來看,假若沒有一個統一的管控手段和標準,舊問題無法根除亦會引發新的問題。
建立統一管理的治理平臺 實現單車投放及運營的精準管理
有效解決共享單車無序停放,投放數量失控,以及政府監管難度等共享單車問題,刻不容緩。其實以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模式來管理的公共自行車已經實現了單車有序停放,而永安行在這一基礎之上進行創新之后,在常州實行的創新模式,結合了公共自行車規范管理的優點,建立了共享單車治理平臺,有效規避了共享單車管理上的痛點。
新一代規范性共享單車停放點
以往各家共享單車基本處于各自獨立管理,彼此之間不互通,導致停車區域單車投放超量,未進行數量上的合理劃分,共享單車治理系統平臺的建立,能實現不同品牌共享單車的統一管理,建立互通,其后臺系統平臺也可向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開放,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人流量聚集的場所,如公交站臺,大型廣場周圍及地鐵口附近的站點,就可根據人流量的不同來分配不同單車的投放數量,若單車數量出現超標或車輛緊缺,能及時通過后臺管理系統,進行科學的,有方向性的有效的運營維護。
由于單車超量也引發了無序停放這一棘手的問題,共享單車治理系統平臺使用的是配置停車樁的共享車位型高精度電子圍欄模式,針對單車投放數量失控的問題,每一個站點都設置了停車容量,當電子圍欄內的停車量超出限制時會發出預警,且這種模式可控制單車的停車姿態,具有抗倒伏功能,能確保單車首位一致,單車“疊羅漢”和單車包圍出口等亂象將不會再出現,能最大程度減少亂停亂放的占道行為,假如出現交通違規,也能根據每一輛共享單車上特定車輛識別身份的裝置,知曉責任人及單車所屬企業,進行追責。
以上所列管理手段僅是管理機制里的部分環節,各地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該治理系統的框架之下,因地制宜,制定更加詳細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立運營企業信用機制,為投放單車的企業運營商設置信用分,針對各個環節進行量化考核,起到監督的作用,信用不達標的企業可進行強制退出處理。一個統一管理的治理系統平臺,可以以其精準科學的管理模式,量化的考核機制,將模糊的界限清晰化,形成良好的循環,有效改善之前共享單車治理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