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手機商業化20年以來,手機批發商一直憑借代理層級價格差,生活地如魚得水。然而突如其來京東、天貓搶灘,讓渠道零售商開始感覺沖刺無力。而小米模式的另類玩法,則讓手機廠商渠道扁平化決心愈發強烈。反擊的號角越吹越響,華為、中興等開始接觸電商模式,紛紛繞過中間代理商環節直面消費者。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進化,無論哪種模式,對批發商而言,生存空間都將愈發窄小。
但如果今天又有人告訴你,未來手機批發商將只剩下1/4,你還會覺得是危言聳聽嗎?幸存下來1/4的商家們,又能采用哪些方法起死回生呢?不妨先讀讀這份分析。
留給分銷商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1、新機市場規模持續走低
2013年可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元年,據GFK手機零售監測與預測數據,智能機在這一年同比增幅達81.7%,但到了2015年,這個數據就變成了同比下降2.0%。究其原因,市場發展的根本動力發生了質變:3G與2G的差距遠遠大于4G與3G的差距,加上人口紅利的飽和,都使得增機市場變為換機市場,市場規模直降一級。
2、運營商補貼大幅度降低
市場從換卡變成換機,運營商可做的增值服務有限,溢價降低,補貼變少,三年內從2000億的補貼降為1600億,大大減少20%,這對于很多依靠運營商補貼過活的手機批發商而言,不啻為斷路。
3、手機批發商利潤攤薄
市場規模持續走低,手機批發渠道日趨多樣化,甚至出現廠商直接對接消費者的另類渠道模式,這些都使得留給批發商的利潤空間小之又小,很多手機批發商因利潤不堪覆蓋運營,不得不另覓出路。
4、互聯網+優化了產業鏈條
2015年互聯網+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通俗的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不是簡單的二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術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對于手機零售商而言,最直接的就是減少中間環節,增加經營利潤。而對整個手機批發產業鏈而言,無效跟低效的批發環節一定會被優化和淘汰,橫向的手機批發從業者數量和縱向的手機批發環節一定會進一步縮減。
手機批發商該如何+互聯網
手機批發行業熙來熙往,有人出走,有人進來,那些依然屹立不倒甚至順風順水的批發商又是如何逆(抓)勢(。┥希ǔ保┥鳎┑哪?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妨先從傳統手機批發渠道框架著手。在傳統的手機批發渠道框架下, 一款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至少要經過6—8個環節(廠家—國包商—省包商—縣區包商—終端商—消費者,中間還穿插竄貨商),產品經過層層加價,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價格至少比原來高出60%,這樣的差價導致線下純零售店無法跟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進行競爭,經營壓力與日俱增,這樣一來,實體店要求產業鏈扁平的呼聲繼而倒逼產業鏈的扁平化。
互聯網+的出現恰如一縷新風,給手機零售店帶來新的機遇。通過手機批發B2B平臺,零售商可以有效的獲取信息,加上平臺性的誠信保障,跨區域采購可以減少批發中間環節,更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更安全的放心采購。國內領先的智能終端B2B交易平臺易直供CEO宋進透露,該平臺專注于手機批發領域,上線不到兩年,已經有了30萬手機零售客商的注冊信息,月活躍采購零售商已經達到了10萬家,可見手機零售商對B2B批發平臺的需求已經非常之大。
再看手機批發商,零售商對價格和服務的迫切需求讓很多手機批發商不得不認真思考究竟是轉型還是轉行。這種狀態有點像當初淘寶的出現,表面上是搶了很多零售商的業務,實則對很多零售商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轉型機遇,很大一批零售商通過電商的轉型,規模實現了空前的飛躍。熟知的“三只松鼠”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通過天貓做起來的品牌,更有消息稱,“三只松鼠”正在做上市準備。
那么,如何來利用互聯+來拓展手機批發業務呢?多年一直從事互聯網和手機批發行業的易直供CEO宋進有著自己的見解:“其一,手機批發商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貨品的快速銷售,減少庫存壓力,增加經營利潤;其二,手機批發商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積累的用戶群體,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精準營銷;其三,通過互聯網可以建立自己的誠信檔案,繼而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如:易直供)的背書后,可以輕松申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授信貸款,加速業務擴張;其四,通過互聯網可以減少人員成本,增加經營效率,用戶隨時可以查看價格跟庫存并且實現采購。
所以,所有的互聯網+批發的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大的線上平臺(如易直供),既可以快速的獲取用戶,又可以迅速盈利,而其他的自建電商平臺,成本大、周期長、收益微,很少有成功案例。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給電商平臺供貨(如給京東供貨)并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客戶數據無法共享,充其量還是個批發商”。
互聯網+已經在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各個垂直領域,也在塑造著全新的經濟結構,手機批發領域也已悄然在發生,后知后覺者命運前途未卜,不知不覺者勉強為生,只有先知先覺者才能存活下去。“去產能”已經是政府及很多行業共同的呼聲,也是未來。手機批發行業跟其他快消行業一樣,產業鏈運營效率的提升,一定會優化掉更多無效和低效的產業層級。可以預見,未來2-3年,未來的贏家不會超過1/4,而靠的就是先知先覺和服務的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