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6日這兩天,69 歲的戴森創始人James Dyson第一次來到北京,行程上只安排了媒體采訪。光華路五號會展中心3 樓的會議室被改成臨時展廳,擺上了近兩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幾款熱銷產品——無繩吸塵器、無葉空氣凈化風扇和除菌加濕器。Dyson坐在正中間的沙發上,手里攥著一枚銀色馬達,面前是一只拆得露出截面的Supersonic。
“我一輩子都很討厭吹風機。它們頭重腳輕,噪聲大、溫度難以控制、反應速度慢,原因就在于馬達……是時候做一個新的馬達了。”他指著一位工作人員胸前別著的馬達葉片胸針說。
“看到了嗎?那個就是!
Supersonic是戴森的第一款美發產品。它的核心部件是第 9 代馬達,也是整個研發過程中最花精力的部分。它的轉速是傳統馬達的 8 倍,但重量減少了一半,尺寸縮小了 6 倍,因此可以裝進手柄中,通過下移重心減輕腕部負擔。馬達葉片從 11 片增加到 13 片,頻率超出人類聽覺范圍,外面還包裹有消聲器,所以沒什么噪音。
不過,為了確保切割精度,馬達材質用的是質地更硬的鋁,而非其它更大型產品中的合成塑料,所以也更貴了。
另外,吹風機設置了四檔溫度和三檔風速,配有三種磁吸風嘴配件,可吹干也可造型。在英國官網的購買頁面上,有人評論說“吹干和造型加在一起只需 10 分鐘”,但美中不足是“擔心風嘴可能容易脫落!
官方介紹中用一連串數字描述了戴森對這只吹風機的重視程度,具體的研發故事我們之前報道過:“5000 萬英鎊投入、4 年研發、103 名工程師、600 個原型、1010 英里長的人類頭發被用于研究如何不傷發!
然而對于這家研發投入常年占利潤 40%、每周在實驗室燒掉 500 萬英鎊的公司來說,這些數字并不值得驚訝。 Supersonic的基礎技術其實與之前的風扇產品類似,是電子馬達和Dyson Amplifier氣流流倍增技術。確切說,它是已有技術在新領域的應用。
比起“進入美容行業”這個件事,更值得注意的是Dyson 在過去幾年里同時發生的一些變化。2014 年,一直把資金花在自家研發上的戴森完成了第一筆對外投資,收購了位于美國密歇根的鋰電池公司 Sakti3,金額為 1500 萬美元。Dyson 當時在接受 Wired 采訪時說:“投資新的基礎技術意味著我們正在轉變成一個真正的科技公司!
同年,它還宣布投資 15 億英鎊,投資機器人、人工智能、傳感器等基礎技術領域,計劃在未來開發 100 多個新產品。
Supersonic 只是其中之一。
盡管 Dyson 一直說他“不相信品牌營銷”,但圍繞吹風機的一系列全球品牌活動卻安排得很密集。4 月 27 日在東京舉行的首場產品發布會前,Dyson 手上那只馬達的銀色葉片隨邀請函發放給了媒體。5 月上線的幾篇時尚媒體報道,寫著 Karl Lagerfield 的愛貓如何成了 Supersonic 的第一名用戶。7 月 5 日,戴森在倫敦牛津街上開放了繼東京表參道之后的第二家旗艦店,把二樓的整層空間變成了美發沙龍。
中國將是日本、英國后第三個開放銷售的地區。雖然 2012 年 11 月才進入中國市場,戴森在這里的銷售額增速卻很快。2014、2015 年連續兩年業務規模擴大了三倍以上,去年營收增幅達到了 222%,戴森中國的員工人數也增加了兩倍。Dyson 認為“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為戴森的最大市場”。
不過,實現這個愿望還需要解決銷售及售后上的一些問題。戴森的線下銷售均通過捷成代理銷售,還沒有直營店,今年初才在杭州萬象城開出一家概念體驗店。此外,戴森的售后服務也經常遇到海外代購國內無法保修、遞修服務速度慢的問題。
我們借這次采訪的機會和 Dyson 聊了聊新開的旗艦店、新投資的技術和現在的生活。除了馬達,Dyson 表現出興奮的另一個時刻是談及兒子 Jake Dyson 設計的 CSYS LED 工作燈。去年戴森收購了 Jake 的 LED 燈具公司,他正在準備成為這個有 8000 名員工的家族企業的接班人。
Q:為什么選擇進入吹風機市場?
我一輩子都很討厭吹風機,它們頭重腳輕……因為我們覺得是時候做一個新的馬達了,把它放進把手,改變動力學(dynamics),改變它的幾何構造(geometry),還有各種提升馬達運轉效率的技術,以及用于控制溫度和馬達的電子元件。所以是把各種原來的技術融合在一起。
我們進入某個市場只是因為我們對某個技術感興趣。比如我們做干手器時也不是因為我們想開拓廁所器材市場……而是因為我們正好有合適的技術,想制造出一些功能良好、受到人們喜愛的產品。
Q:戴森剛剛在倫敦開放了第二家旗艦店。選擇這個時點開放的原因是什么?以后還有開設更多實體店的打算嗎?
我們其實已經開了不少實體店了,第一間是 1995 年在巴黎開設的(21 年了),我們也會在開設店中店(莫斯科)。去年在東京表參道開的是第一家旗艦店,現在倫敦是第二家。這些店鋪看上去都像雕塑畫廊。一般的店鋪里有很多產品介紹和價格標簽,但我們不會這么做,直接體驗更重要。
現在在倫敦開業主要是因為這個新產品,我們希望人們都來親自試一試。我們的二層就是一個美發沙龍。
在中國我們也有計劃開設類似的實體店,但還需要選擇合適的店址,這很難辦。不過我們在杭州已經有了一個概念店。
Q:怎么看待售后和顧客反饋?
我們很重視顧客反饋。有的是直接從顧客那兒獲得,有的是通過了解銷售人員說什么,同時也得做研究。
顧客反饋很重要,它給你額外的信息量,但它無法告訴你接下來該做什么,有時候你得忽略它。因為你不能讓你的消費者來設計產品。
Q:戴森進入中國市場已有 3 年多。對中國市場怎么看?目標消費者是誰?
中國市場增長很快。中國消費者很關注新科技和好設計,這是讓我們最欣賞的一點,F在美國是最大的市場,但我們預計中國會成為戴森最大的市場。
所有人都是我們的目標消費者。按照我的經驗來說,沒有那么富裕的人反而更關注產品質量,而富人卻不在乎。
Q:最近戴森宣布投資 1 億英鎊用于研發電池技術,另外還有 50 多個項目研究機器人、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公司的產品重點是否有發生變化?
不是重點發生了變化,而是有新科技出現了。我們在電池技術投資很多,還有馬達、人工智能等等。所有這些技術都是圍繞產品投資的,但更具體的現在不能透露。
Q:您一直非?粗刂R產權。是否認為企業應不遺余力保護 IPR(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如何看待開源設計?
發明技術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包括制造、發布新產品,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賺回成本。從這個層面說我覺得現在對 IPR 的保護力度還不夠大。
這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消費者會因為 IPR 保護不力受到損失。沒有 IPR 就沒有人創造新產品了,人們將只懂得抄襲而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
Q:戴森會繼續以家族企業的方式運轉嗎?
是。家族企業的好處是你可以考慮得很長遠,可以把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在研發上,而上市公司不一定愿意這么做,他們更多是尋求利益最大化。
家族企業也可以堅持自己一以貫之的精神、哲學和文化,決定如何對待自己的員工、如何對待環境。這與上市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戴森的精神就是保護環境、關注技術,降低能耗,把產品做得更小、更輕。
好的科技和產品質量比盈利更重要。盈利能讓你生存下去,但資金要花在研發上。
Q:您現在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我每天還是去總部,看看那架鷂式噴氣式戰斗機(那是我 45 年前的發明)和拼接 Mini 汽車。我很喜歡總部的建筑,我們的所有建筑都是由 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設計的。
此外就是一直和工程師們呆在一起,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檢查進展情況。
我們從來不會否決任何一項提議。即使它聽上去有點愚蠢,也值得探究,可能從中誕生有趣的東西。
Q:做了 40 多年商業發明,您覺得從設計角度看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
我不認為 40 多年經驗就能讓你知道什么樣的設計一定會成功。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你按照認可的方向做就是了。
Q:戴森一直在吸納新的工程師。在他們身上有哪些特質是您最看重的?
好奇心、熱情以及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