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是中國電信改革急先鋒的廣東電信,近日下發了一項新的政策,鼓勵員工“有償離職”。一向戴著鐐銬跳舞的中國電信運營商,希望通過調整人員結構重構自己,并由此走上智能化的轉型之路。
提前解除合同將獲補償
幾經周折,記者找到了這份方案。在其總則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提到,其目的為“有效支撐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和互聯網化轉型,加快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和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在隨后的說明中,自愿“有償解除勞動合同”的目標對象為在郵電企業連續工作15年以上且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員工,包括學歷為在職本科或大專以下,崗位級別為8級以下,長期請病假以及待崗者。
這個目標群體往往對電信公司有著較強的依賴感。王義(化名)是安徽電信某地方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年50歲,在電信公司工作了16年,主要是做裝維等服務性工作。他告訴記者,雖然每月的收入并不高,但他依舊不會離開電信公司,“不是不愿,是不敢,我沒有什么文化也沒什么技術,十幾年都只在做這個事情,做不了別的。”王義如此說。
根據文件,合同到期前自愿解除勞動合同的員工,可以獲得的補償為:一次性生活補助金標準×郵電企業連續工作時間×調節系數,其中一次性生活補助金標準按照地區分類設置,具體表現為一類地區5000元/年,二類地區4500元/年,三類地區4000元/年。
有網友爆料稱,調節系數以工作年限不同而各有差異,具體如下表:
按照這個系數表計算,如果員工接受新方案選擇有償離職,則最低每年可獲得4000—5000元,最高每年可獲得9200—11500元。
目前,廣東電信并未透露本次“有償解除勞動合同”所涉及的員工規模以及預期的補償金額總量。
沉重的成本矛盾的人員結構
事實上,這幾年來,電信運營商早已不是眾人眼里的“金飯碗”。
在各家互聯網公司的夾擊下,人員流失成為運營商人力資源部門最頭疼的問題。在BAT,有兩到三年工作經驗的“碼農”,年薪拿到30萬元并非是件太難的事,而同樣資歷的大學畢業生,在電信運營商能夠拿到的薪酬,可能打對折都不到。在《IT時報》此前的報道中,某地在移動工作四五年的碩士畢業生,竟然八成以上有離職意向。同時,國資委近年來多次要求電信運營商降薪,且要求必須嚴格控制人力成本,這更是大大降低了電信運營商在人才市場的吸引力。
作為國資委下屬的重點央企,三大運營商背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利潤的目標。2015年,國家對三大運營商提出了“提速降費”的要求,根據計劃,2016年底前必須要完成移動流量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下降30%的目標。這意味著,在加大投資建設網絡的前提下,電信運營商不能通過提高資費的方式增加收入。從三家電信運營商2015年的財報來看,與2014年相比,三大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基本持平,而除去出售鐵塔收益,凈利潤增長均不理想。
開源不成,只能節流。有媒體報道,北京移動平均勞動力成本約17萬元/人,但如果統計營業廳的租金、電費等,員工成本會上升到70萬元/人。根據廣東電信的“有償離職”方案,符合條件的目標人群有很大一部分會集中在營業廳、線路維護等崗位,隨著電信行業技術的更迭以及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目前很多崗位都朝智能化方向轉變或者外包給其他公司,這些領域容易造成人員冗余,因此也成為分流的方向。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認為,有償離職是電信運營商進行人員結構調整的嘗試,“電信行業的重要崗位,隨著技術的迭代更新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否則就會失去進取的力量!
結構調整要加速
據了解,中國電信部分省公司50歲以上員工占比已經達到14%,員工老齡化趨勢明顯,而電信行業的科技屬性使其跟其他行業有所不同。通信專家付亮認為,十年前的電信概念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語,技術更迭太快,很多員工根本跟不上節奏。項立剛也表示:“電信運營商需要有年輕的、文化程度更高的、對新事物更了解的新鮮血液注入!
公開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電信的固網語音收入占比高達80%,而現在,傳統語音業務收入占比已經下降至9.4%。面對移動互聯網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顛覆性競爭,傳統運營商為避免管道化、低值化,也開始在增值業務領域進行新的嘗試,主要包括即時通信、音樂下載、游戲、閱讀、視頻、第三方支付、云計算等OTT業務領域。
付亮認為,“有償離職”實則是一種減員增效,技術促使業務形式升級換代,也催生出了許多新的應用工具,老員工很難勝任工作,所以要減少這樣的人員構成,既是降低成本也是為了提高效益。
這種現象在國際電信業同樣存在:西班牙電信目前正在向數字化運營商邁進,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今年4月推出員工“帶薪退休”政策,覆蓋人數約為7000人,預計每年節省3700萬歐元;全球排名第二的Verizon,其固網業務收縮明顯,有數據顯示,僅2015年就失去了140萬語音用戶,為此Verizon修改了員工合同和福利,并因此引起3萬多名固網員工罷工;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KT早在2009年進行固網和移動業務重組時,一下解聘了大約6000名員工,2014年為了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KT又進行大規模分批裁員。無論是亞洲、歐洲還是美洲,電信運營商都處于轉型發展中。
然而,人員結構的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家電信運營商對自我的重塑,也必將伴隨著痛苦和失落。全球市值最高的電信運營商AT&T,為了適應未來的智能化網絡,要將企業轉型為“云端的軟件公司”,并愿意為此對旗下28萬名員工支付培訓成本,但依舊有員工表示,并不愿意改變自己。
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的這次嘗試,遭到了外部對于企業“變相裁員”的質疑和指責,同時也因非強制性而使結果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即將到來的5G和超高速寬帶,對網絡技術和智慧應用的創新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換血”是必經之路,哪怕它荊棘遍地。